lego bus (10) KMB Daimler A CVG5 九巴 丹拿 巴士 烏嘴狗 樂高積木巴士
原作者:Legokinsfolk/原作者:Legokinsfolk
原作者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legokinsfolk
原作者photo:http://www.brickshelf.com/cgi-bin/gallery.cgi?m=Legokinsfolk
1949年,隨着大量新移民從中國湧入,人口的急升,香港的巴士載客服務量激增,使原有的單層巴士不敷應用。九巴率先引入4輛「丹拿」CVG5雙層巴士,率先進入雙層巴士時代,行走尖沙咀至九龍城一帶。由於香港以前從未有雙層巴士出現,故此為了使這批雙層巴士順利行走主要幹線彌敦道,當局要大費周章把路旁的樹木依情況鋸去,並把招牌限制升高至4.8米。(這高度對於香港現時的巴士來說,仍然非常足夠。)
[編輯]丹拿A型
第一輛雙層巴士在九龍半島出現,是在1949年,亦即是這款丹拿「CVG5 型」,九巴將之稱為「丹拿A型」。巴士全長是26呎(7.92米),闊度是7呎6吋(2.29米)。巴士採用的金屬車身,也是來自英國,由「Metal Sections」公司供應。這款巴士的模式與當年英國本土的車款相若,黑黑的傳統車嘴,人稱「烏嘴狗」。車門設於車尾,情形一如倫敦市面的AEC Routemaster巴士無異。另外,首批丹拿「CVG5型」巴士的車頭的上層車窗,初時是採用自上而下的開啟方式,自五十年代中期,才改作橫向的推拉方式開關。另外,九巴又於1952年開始,加設了前車門,並將尾門稍加改良,配合人手控制的閘門操作,成為五、六十年代九巴巴士的標準閘門設計。
從1949年至1953年,九巴共購入125輛「烏嘴狗」款式的丹拿「CVG5 型」雙層巴士。又從1954年至1957年,購買另外90輛採用名叫「伯明翰」式(Birmingham)車嘴的「CVG5型」,這款車嘴的主要設計特色,是不再有烏黑的引擎飾蓋,取而代之,是完整的引擎外罩,而兩枚車頭燈也被收藏於車嘴上面。
[編輯]丹拿B型
到1959年,九巴再度增購丹拿「CVG5型」新巴士。從1959年至1961年,總訂購額達110輛。這批新車最大的特點,是長度增加了1呎,而底盤的前後軸距保持不變,被叫做「丹拿B型」。新的「Metal Sections」的車身,首次採用「曼徹斯特」式(Manchester)的車嘴,意思是指這個款式,最早是在曼徹斯特市採用,從外貌上看,「曼徹斯特」式的車嘴,將兩枚車燈從車嘴移出,放在沙板位置上面。這個改動,又能令半駕駛艙式巴士的設計,進一步突出起來。至於增長了1呎的車身,全部被應用於尾輪軸之後,上層的尾窗被加長,而下層尾門之前則加多了一個寬柱位,上面增設路線號碼牌。
[編輯]引退
所有這些九巴的丹拿「A型」和「B型」巴士,大部分在九巴車隊裏面,服役逾20年以上。其間,先後經歷了從手拉閘門演變至電動閘門,多位售票員工作模式改為一人售票,再演進至無人售票(一人操作)。而九巴為配合全面一人操作的需要,更於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全面替一些丹拿「CVG5型」巴士施以大手術,將車身全面改裝,主要的改動在於將登上上層的樓梯移前,尾門改作中門。另外,部份巴士更換上輸出馬力較大的「吉拿」引擎。直至八十年代初期,九巴的丹拿「CVG5型」巴士,才陸續退下火線,只餘下少量繼續扮演訓練巴士的角色。
被保留的九巴丹拿CVG5巴士現況:
D11(4212)曾經被必達巴士保留,現在被巴士迷購入保存
D26(4961)九巴保留,一直停放於九巴沙田車廠
D29(4964)香港巴士迷會保留,但曾經於1998年發生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