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Battlefield 1942 [星期四.寧靜日] 地圖 : '''卡西諾戰役''''(德國) 片段 整個回合戰鬥完整版 [下午15:27pm-下午15:41pm](Desk
Battlefield 1942 2022 07 07 15 27 48 01
日期:1944年1月17日至1944年5月18日
地點:41°29′24″N 13°48′50″E義大利卡西諾山
結果:盟軍慘勝
卡西諾山戰役(也稱為「羅馬戰役」及「卡西諾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突破冬季防線發動的一系列共4場高昂代價的戰役,其目的是突進至羅馬。
在1944年初,冬季防線的西半部是德軍堅守的拉皮多河、利里河谷、加里利亞諾河河谷和周圍的一些山峰,統稱為古斯塔夫防線。儘管德國人在卡西諾山山頂修道院牆壁下面的陡峭山坡建立了防禦陣地,他們並沒有實際佔據修道院。
卡西諾山修道院由聖本篤於公元524年興建,能俯瞰卡西諾鎮和利里及拉皮多河谷。由於戰役期間盟軍反覆遭到德軍精準火炮打擊,盟軍指揮官認為德軍將修道院作為火炮觀察點。儘管此結論缺乏證據,鑑於傷亡日益慘重,盟軍最終將修道院列為摧毀目標。
2月15日,美軍派遣轟炸機投下1,400噸高爆炸彈,對修道院造成大面積損毀。轟炸後兩天,德軍傘兵湧進廢墟。諷刺的是,轟炸造成的破壞和由此產生的鋸齒狀荒地為這些地面部隊避開空軍及炮兵攻擊提供了更好的掩護。從1月17日至5月18日,盟軍部隊向古斯塔夫防線發起4次大規模進攻。在最後一次攻勢中,盟軍沿20英里長的戰線集中20個師發起進攻,擊退了德國守軍,但同時付出了高昂的代價[5]。盟軍在戰役中的傷亡高達5.5萬人;德軍方面則有約2萬人傷亡。
在1943年9月盟軍登陸義大利後,兩個盟軍軍團在義大利盟軍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指揮下,在兩條戰線上向北前進,每邊一個軍團,以義大利中央山脈形成的「脊梁」為分界線。在西部戰線,美國第5軍團由馬克·克拉克中將指揮,逐漸從那不勒斯的主要基地向義大利的「長靴」前進;在東部由伯納德·蒙哥馬利爵士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進至亞得里亞海海岸。
面對困難的地形、潮濕的天氣和經驗豐富的德國守軍,第5軍團進展緩慢。德軍在一系列嚴密設防的防禦陣地上進行抵抗,旨在對盟軍造成最大程度破壞後逐步撤退,以換取時間在羅馬以南建設冬季防線的防禦陣地。因此盟軍方面原先的在1943年10月前攻陷羅馬的戰役預期顯得過於樂觀。
在東部,英國第8軍團已在亞得里亞海戰線上突破冬季防線,並攻陷奧托那;然而進攻在12月底卻因冬季暴風雪而陷於停頓,既不能作近距離的空中支援,也無法在鋸齒狀地形上推進。從東部使用5號公路進入羅馬的路線的可行性因此被排除,使用從那不勒斯到羅馬的6號和7號公路是僅剩的可能方法。7號公路(古羅馬的阿皮安路)沿西海岸向北行,但在羅馬以南進入彭甸沼澤的路段卻被德國人放水淹沒。6號公路橫跨利里河谷,位於河谷南口的是崎嶇的卡西諾山及山下的卡西諾鎮。群山之上的山峰可令德國守軍觀察發現盟軍行動並指引對盟軍單位實施精確炮擊,以此阻擊盟軍向北的進攻。盟軍前進路線上還有一條湍急的拉皮多河,它發源自亞平寧山脈中央,流經卡西諾並橫過利里河谷入口(在這裡利里河與拉皮多河會合),之後河段的名稱為加里利亞諾河(盟軍通常稱之為「加里」),並繼續流向大海。此地的山地防禦戒備森嚴,河流湍急,盟軍難以渡河;而且德軍暫時將拉皮多河引道至河谷頂部,造成河谷泛濫,對進攻部隊最為不利。因此,卡西諾是古斯塔夫防線的關鍵,也是冬季防線最可怕的防禦陣地。
由於本篤會修道院在歷史上的意義,1943年12月,在義大利的德國指揮官阿爾貝特·凱塞林陸軍元帥下令德國單位不可以將該修道院包括入德軍的防禦陣地內,並相應地告知盟軍和梵蒂岡。[6][7]
儘管如此,有盟軍偵察機報告看到德軍在修道院內。修道院可良好地觀察周圍的丘陵和山谷,因而很自然是德軍砲兵觀察站。很清楚的是,一旦修道院被破壞,德軍將佔領這裡,並利用它在廢墟中建立防禦陣地。然而,盟軍最終基於修道院的潛在威脅(真實或想像的)將其炸毀,而沒有考慮將其實際佔領時的代價。
Other Videos By Kevin仔
Other Statistics
Battlefield 1942 Statistics For Kevin仔
Currently, Kevin仔 has 3,536 views for Battlefield 1942 across 342 videos. His channel uploaded over 3 days worth of Battlefield 1942 videos, making up less than 0.78% of the total overall content on Kevin仔's YouTub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