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通電話 灌爆民進黨中央,要求開除高嘉瑜 20230111
高嘉瑜的政治背叛
翁達瑞/ 美國大學教授
這一陣子,高嘉瑜的言論受盡藍媒寵愛。選舉前後的「一屍五命」與「綠營側翼」說,屬她個人對選情的解讀。我雖不同意,但尊重。她近日的「行政失靈說」嚴重違反事實,我無法沈默不語。
高嘉瑜的「行政失靈說」不只炮口對內,且充滿惡意,甚至比國民黨的說詞更加低劣。高嘉瑜對蔡政府的批評,違反黨員的「政治倫理」,形同對所屬政黨的「政治背叛」。
蔡英文上任後,預算連年結餘,經濟表現遠優於常年赤字的馬政府。高嘉瑜卻宣稱稅收超徵不算是政績,而是政府的數字管理失靈,原因是行政部門沒有檢討不合時宜的關稅與貨物稅。(見附圖)
高嘉瑜的「行政失靈說」扭曲事實,充滿惡意,包括幾個面向:
#欲加之罪
政府預算結餘有四個來源,支出與稅收各有兩個。就支出而言,一是預算編列嚴謹,二是公共投資不足。就稅收而言,一是稅率過高,二是經濟表現活絡。
蔡政府上任後,大幅提高公共投資,包括前瞻計畫,衛福與國防投資等,還被在野黨批評「燒錢」與「綁樁」。顯然蔡政府的結餘來自預算編列嚴謹,屬蔡英文的政績。
就稅收面而言,蔡政府繼承馬政府時期的稅率,所得稅還降過一次。在稅率較低情況下,超徵只有一個來源,就是經濟表現活絡,也是蔡英文的政績。
高嘉瑜捏造「數字管理失靈」的藉口,抹黑蔡政府的稅收超徵。這是高嘉瑜對蔡政府的「欲加之罪」。
#昧於事實
預算與稅收涉及複雜的政府運作,兩者必然會有落差,原因不在數字管理。高嘉瑜捏造的數字管理失靈說,更是「昧於事實」的指控。
高嘉瑜從政多年,應知道稅收不是超徵就是短徵,不可能剛好與預算相符。按照高嘉瑜的說法,馬政府常年赤字也是數字管理失靈。就算蔡政府數字管理也失靈,卻連年有結餘。
高嘉瑜對馬政府的常年赤字不置一詞,反用數字管理失靈苛責連年有結餘的蔡政府。高嘉瑜「昧於事實」,捏造罪名指控蔡政府。
#濫用名詞
高嘉瑜把稅收超徵歸因關稅與貨物稅不合時宜,據此指控蔡政府「行政失靈」。高嘉瑜安在蔡政府的罪名,根本就是濫用名詞。
關稅與貨物稅的訂定是立法院的職權,不屬行政權。若稅制不合時宜,而且長久未獲檢討,問題的癥結是「立法怠惰」,而非「行政失靈」。
高嘉瑜身為立法委員,卻沒有提案修正過時的稅制。高嘉瑜沒為「立法怠惰」向選民道歉,反濫用「行政失靈」的名詞,把責任推給蔡政府。
#缺乏知識
真要檢討稅制,高嘉瑜應關注整體稅負,而非咬著關稅與貨物稅不放。高嘉瑜的說詞「毫無知識」可言。
關稅與貨物稅是否合宜,有兩個判斷基礎。第一,高嘉瑜要證明台灣的整體稅負過高。第二,高嘉瑜要證明稅負過高的源頭在關稅與貨物稅。
台灣的整體稅負大約14%,遠低於美國的19%、瑞士的21%、瑞典的34%、丹麥的47%。不論關稅與貨物稅是否過高,台灣人的整體稅負偏低。
若整體稅負偏低,但關稅與貨物稅偏高,那表示有稅率超低的課稅項目。若高嘉瑜認為關稅與貨物稅必須調降,那些稅率超低的稅負項目必須調高。
高嘉瑜宣稱關稅與貨物稅不合時宜,卻未觸及其他課稅項目與整體稅負。高嘉瑜「缺乏知識」,以偏概全否定蔡英文的政績。
#結論
蔡政府連年稅收超徵,國民黨不予以肯定,反指控蔡政府詐欺騙錢。身為執政黨立委的高嘉瑜,不僅沒有捍衛蔡政府,反而加碼演出,用「欲加之罪」、「昧於事實」、「濫用名詞」、與「缺乏知識」的手法,否定蔡政府的政績。
高嘉瑜的舉止違反黨員的「政治倫理」,形同對所屬政黨的「政治背叛」。若高嘉瑜繼續我行我素,民進黨支持者應該用選票下架她。
______________
沈榮欽 :
批評者太小看高嘉瑜了,她今天在民進黨支持者壓力下,為日前失言道歉後,立刻奔赴《少康戰情室》尋求溫暖,配合國民黨與民眾黨民代和名嘴一起痛罵民進黨,塑造自己受到綠營霸凌的受害者形象,繼續行走於鋼索上。
______________
張之豪:
假使明天有暴風雪,你說「明天會有點冷」,這叫做「表達上用詞比較不精準」。
假使公路完全封鎖,你說「路上會有點塞」,這叫做「表達上用詞比較不精準」。
「超徵」是「經濟表現超乎預期,因此稅收增加」,講成「行政疏失」、「量入失敗」、「管理失靈」。
這不是「表達上用詞比較不精準」。
______________
高嘉瑜轟稅收超徵「非政績是行政失靈」
王義川嗆她「身為財政委員會
妳連什麼叫做歲入歲出都搞不清楚」
王時齊批可恥:靠羞辱民進黨獲聲量
______________
翁達瑞:
稅收超徵:一次講清楚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蔡政府去年稅收超徵四千多億,本來是好事一件。未料蔡政府不僅無功,反被批評為詐欺搶錢。批評的人包括朱立倫、王鴻薇、賴士葆、邱顯智、高嘉瑜等。
稅收超徵的本質很單純,只要初級財稅常識就可完整解說。以下我用條列的方式,把爭議一次講清楚:
一 、民主國家的支出與稅收,都要有人民授權,也就是要有法律基礎。
二、國家預算的編列由下而上,且必須經過立法審核,容不得執政者上下其手。
三、稅收只能預估,根據是現有的稅率與經濟活動的預測,具高度專業,也不容執政者上下其手。
四、我從未聽聞有任何國家的預算與稅收相符,因為預算是具體數字,稅收則是不確定的預估。
五、既然預算與稅收不會相符,只剩下兩個可能:不是超徵,就是短徵。
六、多數國家只會發生稅收短徵,因為預算編列流於浮濫,稅收預估又過度樂觀。
七、稅收超徵是罕見的政績,代表政府預算編列嚴謹,加上經濟活動比預期熱絡。
八、若國家稅收出現短徵,政府不能向人民另外收取現金,因為無法源依據。
九、稅收短徵時政府不能再向人民收取現金,稅收超徵時也不能發放現金給人民,除非有法源依據。
十、超徵的稅收不是真正的結餘,因為多數國家有隱藏負債。
十一、就算政府沒有隱藏負債,超徵的稅收也可投入公共建設,對景氣的刺激會優於民間消費。
十二、若超徵成為常態,那表示現有的稅率過高,政府應推動符合公平原則的減稅,而非全民普發現金。
以上是我對「稅收超徵」的十二點解說,一次講清楚。
奉勸朱立倫等人,在興風作浪之前,請先閱讀這十二點解說,以免貽笑大方。我也建議大家廣傳這篇貼文,讓更多民眾看穿無良政客的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