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注一:前言(四)春秋和三傳二

Channel:
Subscribers:
1,110
Published on ● Video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kaFfmPlQY



Duration: 3:55
33 views
1


《公羊》、《穀梁》因爲都寫於漢代,自用漢代通行文字,所以稱爲今文。《左傳》一則出於屋壁,二則傳於民間,未得立學官。在西漢哀帝時,劉歆力爭,而被「今文家」所否定。否定理由之一,是「《左氏》不傳《春秋》」。《左傳》是否傳《春秋》,只有就《左傳》本身來考察。上文徵引過桓譚《新論》的話,「《左氏傳》於《經》,猶衣之表裏相待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戶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反過來,若有《傳》無《經》,也有許多費解處,還有更多史事闕文。先舉費解的例子。
成十七年《經》云:「夏,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衞侯、曹伯、邾人伐鄭。」《傳》云:「公會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ㄨㄟˇ)。」《傳》僅云「諸侯」,若沒有《經》所紀載的「晉侯、齊侯」等,離開《經》,不知道「諸侯」是哪些國君。同樣,襄十年《經》云:「春,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襄十年《傳》云:「春,會于柤,會吳子壽夢也。」(下略)若沒有《經》文,誰知道哪些人在柤地相會。桓譚說,《經》不能離開《左傳》,其實,《左傳》也不能離開《春秋經》。不過《左傳》的解《經》,不像《公羊》和《穀梁》。據《漢書藝文志》,《春秋》家有「《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現存董仲舒《春秋繁露》,也足以窺見《公羊學說之一斑。何休《公羊解詁》和唐人徐彥的《疏》都曾採用或徵引嚴彭祖、顏安樂的遺說,有所謂「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輔、二類、七缺」之義(詳見《公羊傳》「隱公第一」徐彥《疏》),現在看來,不是穿鑿附會,便是迂腐迷信。試想,用《春秋》來判斷訴訟,來救旱、止雨,難道不是愚蠢之至麼?清代凌曙是通人,他著有《公羊禮疏》。他在《公羊禮疏序》中批評漢人講《公羊》者說:「《公羊》至漢,始著竹帛。鄒、夾無傳,嚴、顏最盛。然是非不明,句讀亦失。」無怪乎《北史儒林傳》說:「其《公羊》、《穀梁》二《傳》,儒者多不措懷。」《隋書藝文志》也講過:「晉時《公羊》、《穀梁》,但試讀文,而不能達義。」《穀梁傳》大多同於《公羊》,所以前人以兩《傳》並論。清人陳立作《公羊義疏》、鍾文烝(ㄓㄥ)作《穀梁補注》,近人柯劭忞(ㄕㄠˋ ㄇㄧㄣˇ)還專用「九旨」爲全書綱領作《春秋穀梁傳注》。這些書,我都讀過,真是越讀越糊塗。不是這些學者糊塗,我認爲是《公羊傳》、《穀梁傳》本身糊塗。柯劭忞縱然費盡苦心,不惜改動原文,使他通順,但究竟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Tags:
春秋
左傳
中華書局